米乐体育网页版官网
公司新闻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东吴晨报1104】【策略】【固收行业】汽车【个股】中国汽研、中科创达、纳微科技、锦江酒店、同益股份

更新时间:2023-12-02 作者:米乐体育网页版官网

  原标题:【东吴晨报1104】【策略】【固收】【行业】汽车【个股】中国汽研、中科创达、纳微科技、锦江酒店、同益股份

  股市流动性:最近一周市场情绪回暖,A股市场资金净流入464亿元,前值150亿元。

  公募发行回暖:最近一周公募发行回暖,新成立偏股型基金555亿元,前值83亿元。

  三季度公募操作分歧加大:前期报告《四类基金画像:短跑、长跑、新发、管大钱》显示,四类基金三季度操作分歧加大,短跑健将(近一年业绩TOP100)继续加仓新能源、长期赢家(近5年业绩TOP100)回归吃药喝酒、头部玩家(目前规模TOP100)喜医药汽车、新发玩家(新成立100只基金)偏好成长。

  对比来看:长期赢家和头部玩家更类似,均为重仓消费赛道选手,Q3都大幅加仓医药,卖出新能源,不同之处在于长期赢家更看好白酒,头部玩家买入更多汽车;短跑健将与新发玩家三季度都大幅加仓化工和有色,不同之处在于短跑健将更多集中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而新发玩家更多集中在周期资源品。

  风险提示:资金入市规模为大致估算,仅供投资者参考;疫情二次爆发造成企业业绩没有到达预期;通胀上行超预期。

  房地产市场监管趋严,逆周期调节作用减弱:2020年下半年经济企稳后,各项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政策趋严。“三道红线”对房企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做出了限制,同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两集中”供地土拍规则分别从资金和土地供应两端压低了房地产市场的热度。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实施后,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均会降低,2021年二季度较2020年四季度分别下降1.33%和0.22%。“两集中”供地制度实行后,首批土拍热度出现分化,不同城市之间的平均溢价率高低不等,其中重庆的平均溢价率达到了42.9%,而青岛仅为2.14%。第二批次核心城市土地出让政策做调整,调整方向涉及“限定土地溢价上限”、“到达上限后通过摇号、一次性报价或竞高标方案的方式决定土地归属”等内容。在上述三大政策的管控下,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承压,为消除2020年低基数的影响,我们将2021年的累计同比以2020-2021年的两年几何平均增速来衡量,不难发现2021年5月的累计同比高点并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且6-9月逐月下滑。

  土地购置费和建安费用承压,房地产投资难有起色:从分项角度,房地产投资可拆分为:建筑费用、安装费用(合称建安费用),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和另外的费用。截至2021年9月,建安费用在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中占比近60%,其它费用占比约37%,是房地产投资中最为主要的两个项目。此外2018-2020年其它费用中约85%是土地购置费。判断房地产投资的走势,我们应着重关注土地购置费和建安费用的情况。土地成交价款领先于土地购置费,二者在大致趋势上存在较强相关性,数据表明土地成交价款领先土地购置费约9个月。2021年以来,土地成交价款累计同比明显下跌,对土地购置费造成的压力将延续至2022年上半年。针对 “两集中”供地规则后首批土地拍卖溢价率不等的现象,第二批拍卖规则将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做调整,如2021年8月29日,深圳市发布2021年第二批住宅用地集中出让公告,称地块溢价率上限将统一由45%调整为15%,达到溢价率上限后即摇号。该项规定或令土地购置费也将随之下降,对房地产投资数据造成打压。二批土拍热度下降,多数城市出现地块撤牌和流拍现象,若我们以(撤牌土地总数+流拍土地总数)/挂牌土地宗数计算流拍率,试点城市的平均流拍率达到31.75%(除去宁波、郑州和长沙),相比首批土拍10.26%的流拍率上升,其中合肥、北京、沈阳、杭州和广州的流拍率大于50%。若我们观察当前的房屋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不难发现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之间累计同比的差值正处于历史低位,表明目前房企新开工意愿不强,这将对在房地产投资中占比最高的建筑工程费用造成明显打击。

  房企加大对存量库存的施工力度,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以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作为计算商品房数据的口径,每月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的差值作为广义库存的变化值,将1999年2月作为计算广义库存的起始点。由于2019年和2020年存在一轮累积库存的过程,截至2021年8月,商品房的广义库存仍然处于高位,达到近50亿平方米。以广义库存/过去三个月销售面积均值作为广义库销比,今年以来,随各项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政策逐步发力,广义库销比再度回升,表明当前房企存在去库压力。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提高速度下滑超预期;房地产政策调整超预期;房企信用风险事件爆发。

  小鹏汽车单月销量持续破万,P5订单持续火热。小鹏汽车10月交付10138台,继续破万,同比+233%,环比-2.6%,符合我们预期;1~10月累计交付66542台,同比+289%。细分车型来看,小鹏P7在10月交付6044台,同比+187%,环比-19.5%,主要系第五代毫米波雷达芯片供应紧张所致;全新改款G3i于10月交付3657台,同比+291%,环比+26.1%,创下该车型历史交付最高纪录;小鹏P5自10月底开始共交付437台,订单持续火热。

  理想汽车单月销量环比改善,10月份新增定单数量超越14,500单。理想汽车10月交付7649台,同比+107.18%,环比+7.82%;2021年累计交付62919辆。10月理想ONE终端订单超过1.45万台,持续热销。终端门店来看,截至10月31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162家零售中心,覆盖86个城市,距离全年200家零售门店建设目标进一步接近;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223家,覆盖165个城市。

  蔚来汽车受生产线月销量环比下滑,新订单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蔚来汽车10月交付3667台,同比-27.46%,环比-65.50%,降幅较大,2021年累计交付70062台。主要系9月底至10月中旬,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生产线月正常生产时间减少约三分之二,自10月下旬起已逐步恢复生产。客户的真实需求良好, 10 月份的新订单再创历史新高。

  其他新势力:哪吒汽车需求端持续向好,10月交付量8107台,哪吒U pro1瓯越订单量超5000台;零跑汽车10月整体交付3654台,芯片短缺影响持续,10月订单12835台。1)哪吒汽车10月交付8107台,同比+294%,环比+5.3%;2021年累计交付49534台。主力车型哪吒U pro1瓯越订单量超5000台,进入新势力销量第一梯队。2)零跑汽车10月交付3654台,同比+256%,环比-10.77%;2021年累计交付29686台。10月零跑环比下滑主要系行业芯片短缺以及工业限电等因素对生产和供应链的影响导致。

  投资建议: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渗透率持续超市场预期,趋势明确,看好自主崛起大行情。优质供给增加+双积分压力推动下,国内电动车渗透率提升速度持续超出市场预期;高端电动车的L3水平智能化渗透率变化是市场风向标,新势力企业中特斯拉/小鹏/蔚来/理想相继上市L3级别无人驾驶功能,我们预计其他车企陆续跟进。科技公司跑步入局将进一步加速汽车智能化进入摩尔定律阶段,迭代速率超市场预期。我们看好以理想/蔚来/小鹏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以互联网科技+传统汽车双重复合基因优势在未来汽车行业优势竞争力,凭借跨界思维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变革先行者,推荐【小鹏汽车】,持续关注【特斯拉+理想汽车+蔚来汽车】。

  公告要点: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研)与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中国汽研拟在苏州高新区建设通用技术集团中国汽研华东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该协议需完成所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2027年项目达产,围绕新能源汽车拓展多项经营事物的规模: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120亩,建设期暂定5年,公司预计2027 年项目达产,达产后公司预计年营收达到5亿元。项目整体建设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新能源汽车整车和“三电”研发测试;2)汽车零部件检测;3)电气架构、车载软件、无线通信和智能座舱检验能力;4)充电设施大数据监管平台;5)工业检测;6)智能电动汽车检测评估以及年检设备等。

  围绕核心业务,全方面提升重点区域技术服务能力:华东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是公司核心业务(汽车技术服务业务)重点区域市场,项目建成后,将全方面提升中国汽研在华东地区的技术服务能力,构建面向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低碳化的特色服务能力,为华东地区公司可以提供属地化一站式服务,开展标准规范制订、行业共性技术探讨研究以及第三方测试研发服务,构建成为华东地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共性技术推广的公共服务平台。

  汽车强制性检测稀缺性标的,政策驱动+市场规模扩张,将迎来新机遇。汽车技术服务板块:1)平行进口国六环保信息公开,“大吨小标”转向治理等政策实施,为细分检验测试领域带来新的市场机遇;2)新能源行业进入快速地发展阶段,相关强检业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张;3)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相关领域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智能网联市场扩大。4)数据安全监督管理不断规范,推进数据经济发展,数据检验测试业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装备制造板块:1)氢燃料电池相关规划相继发布,加速氢燃料电池产业升级,给燃气系统业务转型带来新的机遇;2)国家核心都市圈及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出台,为轨交业务带来新的增量,并保持稳定增长。

  段落提要:2021年1-9月,中科创达实现营业收入26.72亿元,同比增长49.51%,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54.24%。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8亿元,YoY+32.54%,归母净利润1.73亿元,YoY+47.39%,扣非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34.17%,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公司业务全线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中科创达三大主营业务持续发力,助力营收持续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智能软件业务实现收入约10.55亿元,同比增长约26%;智能汽车业务实现收入约7.81亿元,同比增长约63%;智能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约8.26亿元,同比增长约80%。公司收入结构转型成效明显。从毛利率水平来看,2021年Q3公司实现毛利率40.91%,较2021年Q2提升1.71pp。从净利率水平来看,2021年Q3公司实现净利率16.90%,较2021年Q2提升0.26pp,经营质量稳步提升。

  “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公司构建网状生态系统,产业链核心位置、操作系统技术连接和赋能芯片、应用、算法厂商、底层芯片端的创新,需要经由操作系统去赋能上层应用创新,上层应用创新需要经由操作系统去使用芯片的算力。在智能产业链里,公司连接了两端的客户。一端是连接了产业链中的所有的合作伙伴,这中间还包括芯片厂商、OS厂商,互联网厂商,AI和云厂商等。另外一端连接了手机生产厂商、车厂、Tier1、物联网厂商等,为行业构建了网状ECO。公司位于产业链中的战略卡位,任何一方的增长都会带来公司业务的增长。公司对客户的独特价值包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研发成本,更好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和高品质交付。

  不断深入产业链生态合作,整合产业链生态优势凸显:中科创达与行业内全球领先企业合作创新,具有独特的垂直整合优势。2021年8月,中科创达子公司创思远达签署贡献者许可协议CLA,正式加入欧拉开源社区,与业内生态伙伴携手共建创新平台。此外,中科创达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联手打造实验室和智慧书店,在智慧城市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2021年9月,与熵智科技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共同探索工业视觉相关解决方案。2021年10月,中科创达-米家接入认证实验室揭牌,将与小米合作研究物联网技术领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持续看好中科创达未来业绩增长,我们维持公司2021年EPS预测为1.47元,将2022-2023年EPS预测从1.99/2.62元下调至1.98/2.61元,当前市值对应的PE估值为93/69/52倍。考虑到智能驾驶和物联网行业的高景气度,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推进没有到达预期,行业政策风险,模组上游芯片原材料涨价风险。

  事件: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20.8%;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191.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220.1%,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Q3单季度业绩持续高增长,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度的增加:2021Q3公司实现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135.2%,实现归母净利润5021万元,同比增长220.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902万元,同比增长242.7%,单季度业绩继续保持快速地增长。2021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3764万元,同比增长83.0%,销售费用率为13.34%,同比下降2.7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为2928万元,同比增长52.1%,管理费用率为10.38%,同比下降4.68个百分点;研发费用为3539万元,同比增长50.3%,研发费用率为12.54%,同比下降5.88个百分点。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6214万元,同比增长43.8%。

  生物制药行业高景气,公司相关业务迅速增加:根据Frost&Sullivan 的预测数据,生物药市场规模将于2030年达到1.3万亿元, 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9.6%。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性能优异、供应稳定、价格合理的国产分离纯化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产生了迫切需求。公司依托纳米微球底层制备技术创新优势,已积累形成较齐全的产品品种类型和丰富的客户基础。2021年Q3公司大分子生物药物用亲和层析介质、离子交换层析介质和检测分析用色谱柱等产品业绩迎来快速增长。

  国产填料龙头竞争优势显著,持续加快新产品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 掌握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种子法底层技术原理,目前已形成色谱填料 /层析介质和平板显示两大产品系统。2021年公司新产品产业化应用持续推进,如开发出与进口同种类型的产品性能相当的混合模式离子交换层析介质、胰岛素专用高性能反相硅胶色谱填料和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产品,并实现稳定大批量供货等,未来有望在色谱填料 /层析介质领域取得更大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大分子药物分离产品收入快速放量,我们将2021-2023年EPS从0.33/0.55/0.84元上调至0.37/0.62/0.96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211倍、126倍、82倍,维持“买入”评级。

  收入端复苏稳健,利润因Q3疫情反复而承压。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83.5亿元(yoy+19.2%),归母净利润0.97亿元(yoy-67.8%),扣非归母净利润-4,451万元。2021Q3单季营收30.9亿元(yoy+6.0%),归母净利润0.92亿元(yoy+491.5%),扣非归母净利润8,845万元,同比扭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达7.98亿元(yoy+3.3%)。

  Q3大陆境外业务经营边际改善明显。2021年前三季度:酒店业务实现盈利收入81.7(yoy+19.5%),其中:中国大陆境内营收65.5亿元(yoy+22.9%),占比整体达80.2%,中国大陆境外营收16.2亿元(yoy+7.3%);餐食业务实现盈利收入1.8亿元(yoy+10.6%),主要系疫情防控稳健下经营改善所致。2021单3季度:公司酒店业务营收30.3亿元(yoy+6.1%),其中中国大陆境内、境外分别营收22.4亿元(yoy-0.51%)、7.8亿元(yoy+31.29%),大陆境内营收中前期服务费收入2.1亿元(yoy+26.1%),持续加盟费收入7.8亿元(yoy+10.2%);境外复苏持续,营收占比整体提升至25.9%。

  费控稳健,费用结构环比优化持续。2021年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为32.9%(yoy+10.6pct),主要系营收提升所致,销售费用率为7.1%(yoy+1.1pct),管理费用率为20%(yoy-2.5pct),财务费用率5.1%(yoy+1.6pct)。2021Q3单季:毛利率36.8%(环比Q2+11.6pct),管理费用率18%(环比Q2下降2pct),财务费用率4.1%(环比Q2下降0.2pct)。疫情反复下费用结果持续优化,整合成效渐显。

  中高端/加盟门店占比提升,战略持续推进。2021前三季度净开酒店数量为789家,其中中端/经济型酒店分别净开763/26家,中高端品牌拓店强劲,麗枫/维也纳/维也纳国际分别净开122/131/113家,合计占中端净开门店比重达48%。截至2021年9月底,公司开业酒店共达到10,195家,其中中端酒店5,185家,占比达50.9%;加盟店达9,279家,占比91%;签约酒店共15,344家,中高端/轻资产战略持续推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今年以来多地疫情反复致消费信心/需求承压,展望Q4,10月中旬爆发的疫情仍在全国范围内发酵,尚未完全平复,我们大家都认为公司业绩亦将持续承压,或有望在2022年好转。长久来看,我们持续看好公司中高端化扩张潜力及经营效率提升带来的业绩弹性。现将公司2021-23年归母净利润下调至2.0/14.0/19.6亿元(前值为5.6/15.9/20.2亿元),2021-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82.0%/599.8%/39.6%,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 279/40/2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与疫情反复风险、经营&酒店扩张不及公司预期等风险。

  事件:2021年10月30日同益股份发布第三季度报告,2021年前三季度同益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0.12亿元,同比增长19.34%,归母净利润3168.11万元,同比增长52.83%,基本每股盈利0.21元/股,同比增长50.00%。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2亿元,同比增长15.86%,归母净利润1079.44万元,同比增长73.35%,业绩超出我们预期。

  盈利水平保持稳定,业绩稳步增长:虽疫情得到控制,智能家电、消费类电子等行业需求量开始上涨,持续提升服务客户能力,业务红利逐步释放,同益股份第三季度业绩表现突出。2021年第三季度同益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22亿元,同比增长15.86%;实现归母净利润1079.44万元,同比增长73.35%。同益股份通过发挥柔性供应链优势,稳定公司纯收入能力。2021年第三季度同益股份毛利率为9.48%,同比增长2.16pp,环比增长3.04pp;销售净利率为1.76%,同比增长0.50pp,环比增长0.56pp;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74亿元,同比下降4.30%,环比增长0.30%。

  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强调自主研发能力:同益股份建立研发中心,不断的提高对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能力,推出多个高技术水平的综合解决方案。同益股份实验室具有比较强检验测试能力,整合业界知名供应商资源,提升产品良率与直通率,降低客户综合成本。同益股份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管理层及技术团队具有多年中高端材料领域经营经验,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公司“免喷涂美学材料”与“物理发泡轻量化材料”分别获得2019年度与2020年度“荣格技术创新奖”。目前,公司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

  拓展延伸产业链,夯实核心竞争力:同益股份基于对新材料产业的深度洞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及时掌握以及对终端品牌商需求的深入了解,公司于2020年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资金,拓展产业链至板棒材及改性塑料研发、生产领域,以研发+生产+销售的模式对现存业务进行拓展延伸。2021年7月6日,同益股份签署江西信丰投资建设新材料项目,打造年产10万吨级电子信息新材料华南研发、制造基地,旨在向下游大力拓展中高端及特种工程塑料板棒材研发、生产、以及零部件定制加工服务。未来随国家对行业的政策扶持与鼓励,和公司产品品种类型丰富、协同效应扩大,生产的规模和聚集效应将逐步展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板棒材及改性塑料产品发展的加速推进,我们维持 2021-2023 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30.70/45.44/63.0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2021-2023年预测分别为0.64/1.24/2.09 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2/0.82/1.38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60/3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波动风险,原材料采购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国际贸易风险。